[align=center][img]//image.xuehui.com/member_article/1/1/66/5f39d8a13296a117ae63420b076874c2/2017/10/23/1508724040-2571-small.jpg[/img]
[/align]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只要保持着热爱设计的初心,并且一直坚持下去,就可以成功的。但很多设计师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的人从零基础开始自学一年就能成为设计师,为什么有的设计师工作两年就能成为设计总监?而自己学了那么久,还依然是个初级设计师?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真的那么大吗?我觉得并非如此,我们都是普通人,并不存在特别明显的差距,产生所谓“差距”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关键是努力的方向错了。
以下是我总结归纳出来的四个学习误区以及解决方案,设计师们可以对号入座,根据目标、时间、学习方式来进行改善和提升。
[size=18px][back=#00d5ff]误区一:教程、素材下载得越多越好?软件版本越新越好?[/back][/size]
[align=center][img]https://image.xuehui.com/member_article/1/1/66/5f39d8a13296a117ae63420b076874c2/2017/10/23/1508724040-1627-small.jpg[/img]
[/align]
我在种梦微信群里,每天都有设计师在问PS、AI、C4D的最新版本,求安装包……最新的插件安装包,或在朋友圈转发即可获得500G教学文件、教程、素材等等,2018 Adobe软件全家桶等等。
但是抚心自问,你觉得这些真的有用吗?几百G的素材、文件,你能全部看完吗?Adobe软件全家桶全部都能学完并且全部用得上吗?事实上并不是的。
[color=#ff4f79]解决方法:网络信息量很大,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color]
就像“误区一”所说的,下载了500G的素材,到底有多少是你用得上的呢?很有可能,它们永远都沉睡在你的电脑硬盘里,被你遗忘掉了,而到最后,这些素材的“归宿”可能是因为硬盘空间不足而被你删除。
所以,我建议你不要盲目的下载很多不知道是否用得上的素材、教程,自己需要的素材自己去寻找,不要贪图过多的素材,最重要是知道哪些素材、教程对自己是有用的,对项目能产生价值的。
[size=18px][back=#00d5ff]误区二:设计软件、插件学得越多越好?[/back][/size]
[align=center][img]https://image.xuehui.com/member_article/1/1/66/5f39d8a13296a117ae63420b076874c2/2017/10/23/1508724041-8849-small.jpg[/img]
[/align]
种梦微信群发来一幅使用插件完成的C4D作品,引来了很多咨询,但这位设计师是做平面设计的,而这种插件主要是使用在游戏领域,对他来说,学这个插件对他目前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他更应该专注于平面领域,打好基础、把平面这块做得更专更精,这就足够了。
UI设计是当前最火的设计领域,这是毋庸置疑的,于是有很多设计师盲目的改行做UI,希望能在这个领域中“捞一笔”。但我在上一篇文章[ur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NTA3MjI3Mw==&mid=2649815347&idx=1&sn=0f70f250b18e9368e45f5487d3cb84f2&chksm=8f322bcdb845a2db74aef45f8372e53121fd6ce88499d915a0d4090fbc3f08481bec423f37e1&scene=21#wechat_redirect]《纯干货:哪种设计师最值钱》[/url]中也提到,UI设计师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设计师。而从事平面、广告、网页、电商、游戏等范畴的设计师,只要有一定的资历,也会获得较高的收入。如果你为了做UI设计,不断地在各种软件之间切换,其实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color=#ff4f79]解决方法:学习软件需要有一个从“杂”到“专”再到“精”的过程[/color]
越是初级的设计师,学习的软件就越多越杂,就像我在刚开始学设计的时候,也会学习很多不同的软件,不断去尝试,到后来,基本上我只使用PS、AI、C4D这三个软件了。
AE偶尔也会使用,但更多的时候,我是交给同事去处理,比如需要做动态效果的时候,我会先做好品牌视觉的把控,然后把动态效果的实现交给有AE软件专长的同事去处理。设计不是单打独斗,是一个团队运作的过程,团队中每一个设计师都有自己专长的软件技能是最好的。因此,设计师学习软件需要有一个从“杂”到“专”再到“精”的过程。
还有一点,我使用PS、AI、C4D这三个软件已经有十多年了,这三个软件已经成为我的好朋友了,建议大家也应该把软件当作是自己的朋友,每一天都去使用它们,不断熟悉软件的各种功能,学习各种技巧,学会与这些软件进行“沟通”。
[size=18px][back=#00d5ff]误区三:设计练习做得越多越好?[/back][/size]
[align=center][img]https://image.xuehui.com/member_article/1/1/66/5f39d8a13296a117ae63420b076874c2/2017/10/23/1508724042-7975-small.jpg[/img]
[/align]
有很多设计师经常发给我看他们做的练习作品,这些作品很多都是模仿别人的设计而做的,虽然做的练习作品很多,但是当他们在做公司要求的任务(比如电商海报、平面排版等)的时候,这些练习作品是无法派上用场的,也就是说,这些练习基本白练了。但我也不是建议你完全不做练习哦,至于要怎样做练习,请大家继续往下看。
[color=#ff4f79]解决方法:做设计练习时训练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color]
设计练习是肯定要做的,你要先学会如何做练习。我的建议是:在做设计练习的时候训练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
你做出来的东西不需要跟模仿的对象一模一样,反而应该跟实际工作相结合。比如说,如果你的工作是服务某个品牌的,当你在做设计练习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根据该品牌的特点做相关的促销或者展示品牌调性的海报呢?如果你是一个学生或者暂时没有服务的品牌,你是不是也可以把自己当做是一个个人品牌去操作,为自己包装设计一个宣传海报呢?这种带针对性的,带有商业价值的练习,我建议练习越多越好,切记单纯的设计练习是无用功。
[size=18px][back=#00d5ff]误区四:创作的时间越长越好?[/size][/back]
[align=center][img]https://image.xuehui.com/member_article/1/1/66/5f39d8a13296a117ae63420b076874c2/2017/10/23/1508724043-5667-small.jpg[/img]
[/align]
以我自己为反面例子吧:前段时间为了做培训案例,我长时间通宵做设计,经常做到凌晨三四点才休息,第二天起来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很糟糕,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感觉身体也变差了。其实很多设计师都跟我一样,忙起来就通宵达旦的加班,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体,这样是很不好的。
[color=#ff4f79]解决方法:建议分阶段地进行工作和学习。[/color]
具体要怎么做呢?假如你是有工作的,建议你在白天上班时间高效地完成你的正常工作任务,晚上利用2-4小时分阶段学习。
假如你是学生或者暂时没有工作安排,那么你可以按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间段安排学习。建议每两个小时休息一次,而不要一整天的坐在电脑前。这样会让你的大脑更专注地工作,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当你遇到设计瓶颈的时候,你可以放松一下,看一部电影、出去走走,也是可以的。
[size=18px][color=#ffffff][back=#ff4f79]总结[/size][/color][/back]
[align=center][img]https://image.xuehui.com/member_article/1/1/66/5f39d8a13296a117ae63420b076874c2/2017/10/23/1508724044-6454-small.jpg[/img]
[/align]
努力是必须的,但努力的方向、努力的程度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首先需要制定一个目标,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向前进,接着为这个目标和方向制定合适的学习方式,然后学会独立地思考和合理安排你的工作、学习以及娱乐时间,这样的成效是很大的哦。
[color=#ff4f79]给设计师的目标定制了以下表格,大家可以自行补充:[/color]
目标:(__________)例如年薪10-20万等
方向:(__________)例如行业、职位等
学习方式:(看书自学)(视频自学)(参加培训)按自己实际想法选择即可
时间安排:(工作时间)(学习时间)(娱乐时间)按自己实际想法规划即可
[size=18px][color=#ffffff][back=#ff4f79]后记[/size][/color][/back]
很多设计师一直停留在“想”的阶段,比如有一部分参加“种梦人每周一练”的设计师,我有给他们提出了作品修改建议,但他们似乎并有按照我的方法去修改,而只是停留在“我想进步”但没有付诸行动的阶段。行动是最难的,你需要做的是坐言起行,仅此而已。
2018年,我们都应该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加油!!
点击“阅读原文” 观看[size=16px]《种梦C4D品牌视觉高级班》[/size][size=16px]免费公开课案例。[/size]
本文为原创文章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文作者